【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一、教学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李老师
- 授课班级:七年级(2)班
- 授课时间:2025年4月5日
- 课文篇目:《走一步,再走一步》
-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课时安排:第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启示。
- 难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件表达主题。
四、教学过程实录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觉得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当时是怎么克服的?”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考试没考好,有的说运动会上不敢跑第一。教师顺势引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
2. 初读感知(约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 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 “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 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随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回答,逐步梳理文章脉络。
3. 精读分析(约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重点讲解以下几个部分:
- “我”被困悬崖的经历:通过描写“我”的恐惧和无助,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
- 父亲的鼓励方式:教师提问:“父亲没有直接救‘我’,而是让‘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父亲希望“我”学会独立思考,勇敢面对困难。
-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不仅是字面意思,更是人生哲理。
4. 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出示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如“考试失利”、“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尝试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面对困难时不要被吓倒,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走一步,再走一步”克服困难的经历。
- 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同单元文章),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异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精读分析、拓展延伸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方面还有待加强,今后应更多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六、板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
困境 → 困惑 → 鼓励 → 勇气 → 成功
人生哲理:面对困难,不急不躁,一步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