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原文及赏析】《遗爱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虽然篇幅简短,却蕴含深远的意境与情感。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之情。
原文:
遗爱寺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青山依旧人难再,
流水东流事已迟。
花落柴门人未到,
月明古道客来稀。
欲将心事托明月,
无奈风高不易持。
赏析:
这首诗以“遗爱寺”为题,看似写景,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闲坐悲君亦自悲”,开篇便点出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绪。诗人不仅为他人而悲,也为自身而叹,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生命感悟。
颔联“青山依旧人难再,流水东流事已迟”,用自然景象对比人生的短暂与变迁。青山虽依旧,但人事已非;流水不断东去,一切也都无法回头。这种对比增强了全诗的苍凉感。
颈联“花落柴门人未到,月明古道客来稀”,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冷清与寂静。花瓣飘落,门庭冷落,月光洒在古老的道路上,行人稀少,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尾联“欲将心事托明月,无奈风高不易持”,诗人试图将内心的忧思寄托于明月,但风高路远,难以传递。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无奈情绪。
总结:
《遗爱寺》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那种淡泊与内敛之美。在喧嚣的尘世中,这首诗仿佛一缕清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