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9]】《墨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墨梅》这首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 掌握诗人王冕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墨梅”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 学习古诗的语言特点,体会其简洁凝练、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古诗词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意,掌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内涵。
- 分析“墨梅”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 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情感与精神追求。
- 如何将古诗的意境与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墨梅》朗诵音频、相关图片等)
- 王冕的相关资料及历史背景介绍
- 课堂讨论问题设计
- 学生准备:
- 预习《墨梅》,查阅王冕的生平资料
- 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美?”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展示一幅梅花图,提问:“你们看到梅花有什么感受?”
-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引出课题《墨梅》,并介绍作者王冕。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
-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初读后的感受,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分句讲解:
-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解释“洗砚池”指王冕作画的地方,表现其勤奋与艺术追求。
- “淡墨痕”体现梅花的朴素与高雅。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不追求外在的赞美,而注重内在的品质与精神。
- 结合王冕的生平,分析其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人格魅力。
- 小组讨论:
- “你认为‘清气’指的是什么?”
- “为什么诗人选择用‘墨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展示其他描写梅花的诗句,如陆游、毛泽东等人的作品,比较异同。
- 讨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需要‘清气’?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5.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强调《墨梅》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人生追求。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6.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墨梅》,并写出自己对“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理解。
-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墨梅”》,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清气”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
《墨梅》教学设计
一、作者:王冕(元代画家、诗人)
二、诗意解读:
- “淡墨痕”——朴素高雅
- “清气满乾坤”——内在品质、人格魅力
三、主题思想:
- 不慕荣华,坚守节操
- 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尚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拓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墨梅》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表达,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