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使至塞上》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使至塞上》教案,这个坑怎么填啊?求大佬带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1 00:47:3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

- 掌握本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意象,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会赏析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豁达、豪迈的情怀,体会边塞风光的壮丽与苍凉。

-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难点: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体会诗人由孤独到豁达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

- 课文原文及注释

- 相关背景资料(如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吗?”引导学生说出李白、高适、岑参等人。接着引出王维,并介绍其“诗佛”的称号。然后出示课题《使至塞上》,并简要介绍该诗的创作背景:王维奉命出使边塞,途中写下此诗。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单车”、“征蓬”、“萧关”等。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组讨论: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每句的意思。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点明出使的目的地和行程。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蓬草和归雁比喻自己的漂泊与思乡之情。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边塞壮阔的自然景象,体现诗人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交代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情况,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句诗为什么被传为千古名句?它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对比阅读:比较王维的《使至塞上》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析两者的风格差异。

2. 情境创设: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站在大漠边关,写一段内心独白或短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全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强调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的特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你心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板书设计:

```

《使至塞上》——王维

主题:边塞风光与人生感慨

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情感:孤独、豁达、豪迈

语言:凝练、生动、富有画面感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教师可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记录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本教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