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归去来兮辞》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
- 背诵并默写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及语言美。
- 结合作者生平经历,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感悟陶渊明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志趣。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情感线索。
- 理解文中体现的隐逸思想及其文化意义。
2. 教学难点:
- 领会文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 探讨陶渊明人生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陶渊明弃官归田的故事引入本课学习。例如:“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曾担任过几任小官,但他始终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最终毅然辞官回家,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辞官时写下的《归去来兮辞》,一起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正音断句。
2. 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3. 思考问题: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三)精读赏析
1. 叙述辞官原因
- 提问:陶渊明为什么说自己“心为形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描绘归途情景
- 讨论:作者在归途中有哪些心理活动?
- 分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意境美。
3. 第三段:描写田园风光
- 请学生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谈谈这些描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比较“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与“世与我而相违”的对比效果。
4. 第四段:抒发理想抱负
- 研究“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深刻含义。
- 探讨这句话如何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四)总结归纳
1. 回顾全文,梳理文章脉络。
2. 归纳陶渊明辞官的原因及其思想核心。
3.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看法。
(五)拓展延伸
1. 阅读陶渊明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人其文。
2. 观看相关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3. 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陶渊明的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创作。
四、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一、辞官原因
二、归途情景
三、田园风光
四、理想抱负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归去来兮辞》。
2. 查找资料,撰写一篇短文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3. 自选一首陶渊明的诗歌,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