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即使在闲暇时间也舍不得放下书本。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吕蒙。
一、故事背景
吕蒙原本是东吴的一名武将,早年并不以文才著称,而是以勇猛善战闻名。然而,在孙权的劝导下,他开始努力学习,逐渐从一个粗人成长为一位有谋略、有文化的将领。他的转变被后人称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二、故事
吕蒙起初对读书并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是个武将,不需要读那么多书。但在孙权的鼓励下,他开始认真研读《孙子兵法》、《左传》等经典著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识和见识大大提升,甚至在战场上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定战略。后来,他在对抗曹操、刘备等人的战役中屡建奇功,成为东吴的重要支柱。
三、手不释卷的由来
“手不释卷”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为:“蒙少不修书,性嗜酒,然自勤学,手不释卷。”意思是说吕蒙虽然年轻时不爱读书,但后来勤奋学习,连手中的书都不肯放下。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成语含义 | 形容勤奋好学,不愿放下书本 |
| 故事主人公 |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将领) |
| 故事背景 | 吕蒙原为武将,后经孙权劝导,开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有文化素养的将领 |
| 原文引用 | “蒙少不修书,性嗜酒,然自勤学,手不释卷。” |
| 成语影响 | 后世用以赞扬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实现自我提升。吕蒙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自己,也为后人树立了勤奋学习的榜样。
以上就是【手不释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