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信口雌黄的典故

2025-10-23 12:07:26

问题描述:

信口雌黄的典故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3 12:07:26

信口雌黄的典故】“信口雌黄”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没有根据、随意编造、胡说八道。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典故来源

“信口雌黄”最早出自《晋书·王衍传》。故事讲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士王衍,他为人虚伪,喜欢清谈,不务实际。有一次,他在与人辩论时,面对对方的质疑,他竟然不顾事实,随意更改自己的观点,甚至在纸上涂改文字,以迎合自己的说法。当时的人们称这种行为为“信口雌黄”。

“雌黄”原是一种矿物,古人用它来修改错字。因为颜色呈黄色,所以又叫“黄”。在古代,人们写字时如果写错了,就用雌黄来覆盖重写。因此,“信口雌黄”最初的意思是“随口更改”,后来引申为“随意篡改事实、胡说八道”。

总结与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信口雌黄
出处 《晋书·王衍传》
原意 随口更改文字,后引申为胡说八道
现代含义 指说话没有根据,随意编造
典故背景 晋代名士王衍在辩论中随意更改观点
使用场景 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不讲事实
文化意义 警示人们要言而有信,尊重事实

结语

“信口雌黄”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言语态度的警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语言的真实性和责任感,避免因一时口快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伤害。

以上就是【信口雌黄的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