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学路上》教学设计教案(5页)】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 年级:一年级
- 教材版本:部编版
- 课题名称:上学路上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上学路上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规则。
2. 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情境模拟、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上学路上的安全关注,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2. 引导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上学路上的基本安全规则。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交通标志图、上下学场景图片等)
- 安全出行儿歌或动画视频
- 交通标志卡片若干
- 学生安全行为评价表
- 学生准备:
- 观察自己上学路上的交通情况
- 准备一张“我上学的路线图”(可画或贴)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活动形式:情境导入 + 提问互动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朋友上学路上的短视频,内容包括过马路、骑车、走路等场景。
2. 提问:“你们每天是怎么去学校的?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上学路上》,看看怎样才能安全地去学校。”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活动形式:图文结合 + 小组讨论
1. 展示常见的交通标志(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禁止通行等),引导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2. 分组讨论:“如果在上学路上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3. 教师总结:
-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 红灯停,绿灯行
- 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
- 骑车要戴头盔,坐车要系安全带
(三)实践体验(10分钟)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 + 情景模拟
1. 设计几个“上学路上”的情景(如:过马路、等公交车、遇见陌生人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如何正确应对。
3. 教师点评,强调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四)巩固拓展(5分钟)
活动形式:儿歌记忆 + 总结提升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首简单的交通安全儿歌,帮助记忆安全规则。
2. 提问回顾:“今天我们学了哪些交通安全知识?”
3. 教师总结:上学路上要小心,遵守规则保平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基础作业:画一幅“我的上学路线图”,并在图中标注出安全的行走路线。
2. 拓展任务:和家长一起检查家附近的安全设施,如红绿灯、人行道等,并记录下来。
3. 家庭互动:与父母共同观看一部交通安全教育短片,分享感受。
六、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模拟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增强了家校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今后可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生活化的情境,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
七、板书设计
```
上学路上
——安全第一
交通标志:红绿灯、人行道、禁止通行
行为规范:
1. 过马路走斑马线
2. 红灯停,绿灯行
3. 不在马路上玩耍
4. 骑车戴头盔,坐车系安全带
```
---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