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外来承包商在企业内部的作业行为,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防范因外包作业引发的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企业合作的外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承包、设备安装、维修服务、物流运输等各类合作形式。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入企业厂区或参与企业相关项目施工、作业的外来承包商单位及其人员。凡与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资质审查
1. 外来承包商须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并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2.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承包商进行资质审核,确认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3. 对于涉及高风险作业的承包商,还应提供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安全培训记录等材料。
三、安全教育培训
1. 所有进入企业作业的外来承包商人员,必须接受企业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教育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现场作业风险点、应急处理措施、个人防护要求等。
3. 外来承包商应自行组织内部安全教育,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作业许可管理
1. 所有外来承包商在开展作业前,须向企业申请作业许可,明确作业内容、时间、地点及安全措施。
2. 高危作业(如动火、受限空间、高空作业等)必须办理专项作业票,并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3. 未经许可擅自作业的,将视为违规行为,企业有权责令停工并追究相关责任。
五、现场安全管理
1. 外来承包商须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作业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2. 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物资。
3.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等不安全行为。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
1.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外来承包商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安全规定的承包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作业或终止合作等处理。
3. 建立外来承包商安全绩效档案,作为后续合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事故报告与处理
1. 发生安全事故时,外来承包商须立即报告企业,并配合调查处理。
2. 企业将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程度,依法追究承包商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于重大事故,将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各外来承包商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环境。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安全、规范、高效的合作机制,确保外来承包商在企业内的作业活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