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阅读练习题汇总】《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散文,收录于《陶庵梦忆》中。文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大雪后的西湖湖心亭独赏雪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孤高自傲、遗世独立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由于该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并作为中考阅读理解的重要篇目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文的内容和主旨,以下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中考阅读练习题类型及参考答案,供复习使用。
一、词语解释
1. 更定:夜深人静的时候。
2. 拿:通“桡”,撑船。
3. 雾凇沆砀:冰花弥漫,水汽凝结成冰晶的景象。
4. 舟子:船夫。
5. 强饮:勉强喝下。
二、句子翻译
1.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空、云层、山峦和湖水,浑然一体,全是白色的。
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个点、我的小船像一片草叶、船中的两个人像几个米粒罢了。
三、内容理解
1. 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去湖心亭看雪?
本文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作者选择在雪后独往湖心亭看雪,是因为此时天地清寂,雪景独特,更能体现他孤高自傲、超然物外的心境。
2. 文中“湖上影子”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文中运用了比喻(如“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等),形象地描绘出雪后湖面的空旷与寂静,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作者的孤独与渺小。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独自一人在雪中赏景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高、清冷、超脱世俗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感慨。
四、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在大雪之后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的经历,描绘了雪后西湖的静谧之美,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情操、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淡泊的追求。
五、拓展思考
1. 你认为作者为何要独自一人去看雪?这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独自一人去看雪,说明他性格孤傲、不喜喧嚣,喜欢独自沉思,体现了他超然物外、清高自持的品格。
2. 如果你是作者,在这样的天气里去湖心亭看雪,你会有什么感受?
在这样寒冷的雪天独自出行,会感到孤独、寒冷,但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自己。
六、中考常见题型
- 词语解释
- 句子翻译
- 内容理解
- 主旨概括
- 阅读感悟
- 写作手法分析
结语
《湖心亭看雪》虽短,却意蕴深远,是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目之一。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与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研读,掌握要点,从容应对中考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