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也日益深入。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工科特色的高校,天津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号召,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教育体系。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天津工业大学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过程中的主要举措、阶段性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资源,制定并完善了《天津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同时,建立了涵盖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配套制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二、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了“基础+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通过引入行业标准、企业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同时,积极推进项目式学习(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设课程、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
四、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
为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学校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技术攻关和工程培训,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外导师,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组织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工程实践项目、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出良好的工程素养和综合能力。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校企合作深度有待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下一步,学校将围绕这些问题,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不断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七、结语
天津工业大学将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