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长相思》(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长相思》(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求路过的高手停一停,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11:00:08

《长相思》(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掌握词的结构特点。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长相思》。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 学会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 难点:体会“风一更,雪一更”中蕴含的情感变化,理解“故园无此声”的深意。

三、教学准备:

- 教师:PPT课件、《长相思》朗读音频、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纳兰性德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家的时候,特别想念家里的亲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这种情感的词——《长相思》。”

播放《长相思》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3.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更”、“故园”等。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 分组讨论:

- “风一更,雪一更”表达了怎样的环境?

- “故园无此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结构,指出上下片之间的关系,体会“思乡”这一主题。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增强情感共鸣。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8分钟)

1. 教师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情感来源。

2. 拓展阅读其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比较异同。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4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长相思”不仅是词名,更是情感的象征。

2. 布置作业:

- 背诵《长相思》,并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改写。

五、板书设计: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风一更,雪一更 → 边塞艰苦

故园无此声 → 思念家乡

情感:思乡之情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思乡”这一主题表现出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理解“故园无此声”时仍有困难,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符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要求,注重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