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水必躬亲与梦溪笔谈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阅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其中,《治水必躬亲》和《梦溪笔谈》两篇课文,不仅语言简练、内容深刻,而且对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本文将围绕这两篇课文,整理一份适合学生练习的文言文阅读题,并附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文章简介
1.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出自清代学者钱泳的《履园丛话》,主要讲述的是治水过程中必须亲自到现场考察、实践的道理。文章通过对比“治水者”与“不治水者”的不同做法,强调了实干精神和深入调查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是:治水不能只靠理论,而要亲自到现场观察、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有关于水文、地理、天文等方面的记载,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节选部分主要讲述沈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展示了古代科学家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必躬亲:亲自
B. 漫:随意
C. 凿:挖掘
D. 遂:于是
2. “虽有巧法,亦无益也”的意思是( )
A. 虽然有巧妙的方法,也没有用处
B. 虽然有聪明的办法,也无济于事
C. 即使有高明的策略,也无法成功
D. 即使有好的计划,也难以实现
3.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的“地脉”是指( )
A. 地面的纹理
B. 地下的水流路径
C. 地球的构造
D. 地面的地形变化
(二)翻译题
4. 翻译下列句子:
“治水之法,不可徒恃空言。”
5. 翻译下列句子:
“凡物有成理,必有其所以然。”
(三)简答题
6. 《治水必躬亲》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认为“治水者必躬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7. 《梦溪笔谈》中,沈括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的?请举例说明。
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漫”应为“随便、任意”)
2. A(“虽有巧法,亦无益也”意为“虽然有巧妙的方法,也没有用处”)
3. B(“地脉”指地下水流的路径)
(二)翻译题
4. 治水的方法,不能只依靠空谈。
5. 凡是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有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三)简答题
6. 作者认为“治水者必躬亲”,是因为治水是一项需要实地考察和动手操作的工作,如果只靠空谈或理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
7.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体现出科学精神,例如他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注重实验验证。如他对潮汐现象的分析,就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展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结语
《治水必躬亲》与《梦溪笔谈》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材料,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宝贵资源。通过系统地阅读、理解与练习,学生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精神的认识。希望本文提供的阅读题与答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