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壶口瀑布教学实录】一、导入: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余映潮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讲解,而是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初步感受自然的力量与美感。他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是什么?你感受到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梳理结构
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余老师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几个关键问题:
-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
- 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语言感知力。
三、精读分析:品词析句,深入文本
在精读阶段,余老师选取了文中几个重点段落进行细致分析。例如,在讲解“那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一句时,他引导学生关注“倾泻”、“奔腾”等动词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与力量。他还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瀑布前的感受,从而加深对文字背后情感的理解。
此外,余老师还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讲解,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表达的技巧。他强调:“好的文章,不是靠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巧妙的表达。”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在完成文本分析后,余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壶口瀑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他提出问题:“你认为壶口瀑布象征着什么?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自然走向人生,实现了情感与思想的双重提升。
五、写作迁移: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最后,余老师布置了一项写作任务:请以“我心中的壶口瀑布”为题,写一篇短文。他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心中的自然之美。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反思:回顾课堂,提升自我
在课程结束前,余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大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他说:“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会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感受世界、表达自我。”
结语:
余映潮老师的《壶口瀑布》教学实录,充分展现了他“以读促思、以情动人”的教学理念。他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文本,更引导他们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让语言成为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