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及rdquo及的意思_全诗赏析)】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蜂》,原句为“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这是一首借物抒情、寓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蜜蜂的辛勤劳作和对自然美景的占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讽刺。
一、诗句解析
“不论平地与山尖”,意思是无论是在平坦的地面还是高耸的山巅,蜜蜂都无处不在,努力地寻找花蜜。“无限风光尽被占”则进一步说明,大自然中所有的美好景色、丰富的资源,都被蜜蜂所占据、利用。这里的“风光”不仅指自然景色,也暗喻着社会中的财富、权力、机会等。
从字面来看,这是对蜜蜂勤劳工作的赞美;但从深层次看,诗人借蜜蜂之口,实则是对那些占据社会资源、享受生活红利的人发出的批评与反思。
二、全诗赏析
《蜂》全文如下:
> 不论平地与山尖,
> 无限风光尽被占。
> 采得百花成蜜后,
>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前两句描绘了蜜蜂的活动范围之广,无论是在低洼之地还是高山之巅,它们都在不停地奔波,采集花蜜。第三句“采得百花成蜜后”,点明了蜜蜂的劳动成果,即酿出甜蜜的蜂蜜。最后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发人深省。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蜜蜂如此辛劳,最终酿出的蜜,究竟是为了谁?表面上看,是为人类提供甜蜜的食品,但更深层的含义在于,诗人借此讽刺那些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社会现象,尤其是那些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人。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劳动者艰辛生活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努力是否值得?付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古代社会,像蜜蜂这样的劳动者往往默默无闻,他们的付出常常被忽视或被他人享用。罗隐正是通过这一形象,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剥削与不公,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四、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诗人以蜜蜂为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2. 语言简练:全诗仅二十字,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唐诗高度凝练的艺术风格。
3. 对比鲜明:前两句写蜜蜂的勤奋与广泛分布,后两句则转向对其成果的质问,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感染力。
五、结语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不仅是对蜜蜂行为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映射。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那些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人们。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繁荣与甜美,而忽视背后的辛酸与不公。
这首诗虽短,却蕴含哲理,至今仍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