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已经成为大班的小朋友,知道大班小朋友的责任和任务。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班”身份的自豪感,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
3. 语言表达目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自己在幼儿园的变化和感受。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展示幼儿园不同班级的环境(小班、中班、大班)。
- 幼儿照片:每人一张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照片。
- 画纸、彩笔、贴纸等美术材料。
- “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主题板报或展板。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几张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幼儿园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觉得这些小朋友是几年级的?为什么?”
通过提问,引出“大班”的概念,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幼儿园大班孩子日常生活的视频,如上课、做游戏、帮助别人等。
教师提问:“你看到大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3. 分享与讨论(10分钟)
教师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成长照片,和同伴分享:“我以前是小班的小朋友,现在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了。”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幼儿园的变化,如:会写名字了、能自己穿衣服了、能帮助别人了等。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我是大班的小朋友”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设定情景,如“今天老师生病了,谁来帮忙整理玩具?”“小朋友摔倒了,谁去扶他?”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验作为大班小朋友的责任感。
5. 制作“我的成长手册”(10分钟)
每位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从入园到现在的一些变化,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如:“我会背古诗了”“我可以帮老师发餐具了”。
完成后,将作品贴在教室的“我是大班的小朋友”主题墙上。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成为大班的小朋友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我们要更加努力,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好孩子。”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分享今天的活动内容,并说说“我以后要怎样当一个好大班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家中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机会,如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等。
- 区角活动:在语言区投放“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绘本,供幼儿自由阅读和讲述。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自身成长为主线,结合图片、照片、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幼儿对“大班”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个别幼儿在表达时较为害羞,今后可在日常教学中多给予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