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导学案及答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敕勒歌》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意境,感受北方民族的生活风貌。
2.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意,积累古诗文阅读经验。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课文背景: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一首民歌,最早见于《乐府诗集》。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辽阔与牧民的豪放生活,展现了游牧民族的自然风光与生活情趣。全诗只有六句,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生字词解析:
-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即后来的“敕勒族”,也称“高车族”。
- 穹庐:指天空,像圆顶的帐篷一样覆盖大地。
- 阴山: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 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一吹,草被压低,露出了牛羊的身影,形象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牧业的繁荣。
四、诗歌赏析:
《敕勒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通过描绘草原的广袤、天空的辽阔以及牛羊成群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将天空比作圆顶的帐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
五、问题探究:
1. 《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比作圆顶的帐篷,形象地表现了天空的广阔无边,增强了画面感。
2.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答:这句诗是对草原景象的具体描写,既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牧民生活的富足与安逸。
3. 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全诗通过对草原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游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豪迈、开朗的情怀。
六、拓展延伸:
1. 欣赏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等,比较它们与《敕勒歌》在风格上的异同。
2. 尝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敕勒歌》,并试着配画,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七、课后练习:
1. 背诵《敕勒歌》全文,并尝试默写。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敕勒歌”画面,要求语言生动、有画面感。
八、参考答案:
问题1参考答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一个巨大的圆顶帐篷,形象地表现了天空的广阔无边,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草原上空的浩瀚与壮美。
问题2参考答案: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具体描绘了草原上风吹草动、牛羊出没的场景,使整首诗更具画面感和生活气息,突出了草原的丰饶与牧民生活的和谐。
问题3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游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开阔、豪迈的情感,反映了北方民族的乐观与自由精神。
结语:
《敕勒歌》虽短,却蕴含深厚,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代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