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原文及赏析】《日暮》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寄托诗人情感的短诗。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原文: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与解读:
这首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色渐暗,天地间一片苍茫。诗人通过“日暮”这一意象,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冷清。“苍山远”不仅写出了山的遥远,也暗示了视野的局限,仿佛一切都在逐渐模糊,象征着人生的迷茫与未知。
“天寒白屋贫”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白色的茅屋显得格外单薄,表现出一种简朴而清苦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贫”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孤寂。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则将画面从远景拉近到现实。柴门外传来狗叫声,说明有人归来。风雪之中,一个身影在归家的路上行走,给人以温暖与希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是对人性温情的体现。
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2. 语言凝练:四句诗,每句仅五字,简洁有力,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传达丰富的情感。
3. 动静结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由远及近,由静至动,层次分明,画面感强。
赏析总结:
《日暮》虽为短诗,却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幅黄昏归家的图景,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与慰藉。在风雪中归来的那个人,或许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温暖、归属与希望的渴望。
结语:
读《日暮》,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山色朦胧,寒风凛冽,但那一声犬吠,却让人感到一丝人间烟火的温度。在这匆匆岁月中,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灯,照亮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