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分析】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由于心包慢性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纤维化,进而限制心脏舒张功能的疾病。该病常因结核感染、心脏手术后粘连、肿瘤侵犯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心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五年收治的3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手术疗效。
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从35岁至72岁,平均年龄为54.6岁。其中,有12例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8例曾接受过心脏手术,其余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肝大及颈静脉怒张等典型心包填塞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
诊断方面,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进行初步判断,最终确诊依赖于心包穿刺或手术探查。超声心动图是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可显示心包增厚、心室舒张受限及心房扩大等特征。对于疑似病例,进一步行心脏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心包切除术,术中根据病情选择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左侧开胸入路。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彻底切除增厚的心包组织,避免损伤心肌及冠状动脉。术后常规监测心功能、电解质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给予抗凝、利尿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术后随访3至24个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少量心包积液,但均通过积极处理得到控制。仅有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未能完全恢复,提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对预后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或心功能受损时应尽早干预。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心包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