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阅读练习及答案】《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在行军途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篇目之一。
一、原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二、注释与赏析
1. 强欲登高去:勉强想要登高远望。
- “强欲”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勉强的情绪,暗示诗人虽有心登高,却因现实原因无法实现。
2. 无人送酒来:没有朋友送来酒。
- 这句化用“重阳节”典故,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此处借古意表达孤独之情。
3. 遥怜故园菊:远远地怜惜故乡的菊花。
- “遥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牵挂和思念,菊花象征着高洁与坚贞,也暗含对故乡风物的怀念。
4. 应傍战场开:应该是在战乱之地开放吧。
- 这一句写出了战乱对故乡的影响,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描写重阳登高的场景,抒发了诗人身处军旅、远离故土的忧愁与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三、阅读理解题
1. 诗中“强欲登高去”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了诗人虽然有登高望远的愿望,但因现实条件限制而感到无奈和压抑的心情。
2. “无人送酒来”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典故手法(重阳节登高饮酒)。通过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也突出了诗人孤寂无依的情感。
3. “遥怜故园菊”中的“遥怜”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遥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怜惜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厚度。
4. 最后一句“应傍战场开”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这句诗将视角从个人情感转向国家局势,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开阔、深沉。
四、拓展思考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还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五、总结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情诗。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岑参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和文人情怀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