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敕勒歌》拼音版-《敕勒歌》注音】《敕勒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代民歌,出自北朝时期,描绘了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开阔,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和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首诗的发音与含义,下面将提供《敕勒歌》的拼音版以及注音内容,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感,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拼音版: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Tiān sì qióng lú, lóng gài sì yě.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jiàn niú yáng.
注音说明:
- 敕(chì):表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勒(lè):在这里是“劝勉”之意,合起来“敕勒”即“劝勉的民族”。
- 川(chuān):指平原或河谷地带。
- 阴山(Yīn shān):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 穹庐(qióng l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篷,形似天空。
- 笼盖(lóng gài):覆盖、笼罩的意思。
- 四野(sì yě):四方的原野,泛指广阔的田野。
- 苍苍(cāng cāng):形容颜色深青,也用来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
- 茫茫(máng máng):辽阔而模糊的样子。
- 草低(cǎo dī):风一吹,草就低伏下去。
- 见(jiàn):显现、出现的意思。
学习建议:
1. 朗读练习:每天坚持朗读几遍,注意字词的发音和语调,培养良好的语感。
2. 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和图片,了解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
3. 背诵积累:通过反复诵读,逐步达到熟练背诵,增强记忆能力。
4. 拓展延伸: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敕勒歌》,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语言之美,还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活的宁静。希望这篇拼音版与注音内容能为小学生们的学习带来帮助,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