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包含假字的成语及解释整理】在汉语中,“假”字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含义,比如“虚假”、“假装”、“借、凭借”等。而有些成语中就包含了“假”字,这些成语往往带有深刻的寓意或特定的文化背景。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出42个包含“假”字的成语,并附上详细的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内涵。
1. 假仁假义:表面上装作有仁爱之心,实际上却心怀不轨,虚伪做作。
2. 假公济私:借用公家的名义,谋取私利。
3. 假手于人:借助他人之手来完成某事。
4. 假寐:假装睡觉,常用于表示警惕或隐藏真实意图。
5. 假道伐虢:借路去攻打另一个国家,比喻借机达到目的。
6. 假以辞色:用言辞和脸色来掩饰真实意图。
7. 假话连篇:说的全是假话,毫无真意。
8. 假模假式:装模作样,故作姿态。
9. 假戏真做:原本是演戏,但后来认真对待,甚至当真了。
10. 假途灭虢:与“假道伐虢”类似,借道灭掉别国。
11. 假设有理: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用来进行推理。
12. 假以时日:给一定的时间,让事情自然发展。
13. 假作真时真亦假:出自《红楼梦》,指真假难辨,真假混淆。
14. 假虎威: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别人,比喻依仗权势。
15. 假托:假借名义,冒充某种身份或理由。
16. 假若:假如,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
17. 假想:设想、想象,通常是基于某种前提的推测。
18. 假借:借用、借助,也可指冒用他人的名义。
19. 假定:设定一个前提条件,用于推理或分析。
20. 假面:伪装的面孔,比喻虚伪的行为或态度。
21. 假象:表面的现象,可能是虚假的。
22. 假使:如果,表示一种假设性的情景。
23. 假意:故意做出某种态度,实则另有目的。
24. 假名:假造的名字,常用于欺骗或隐瞒身份。
25. 假话:不真实的话,用来欺骗他人。
26. 假意推辞:表面上拒绝,实际另有打算。
27. 假作:假装做某事,不是出于真心。
28. 假言:假话、虚言,用来掩饰真实意图。
29. 假饰:假装装饰,掩盖真实面貌。
30. 假称:假装称呼,冒充某种身份。
31. 假借:借用、借助,也指冒用他人名义。
32. 假象:表面现象,可能不真实。
33. 假托:借着某种名义或借口行事。
34. 假意奉承:假装讨好,实则另有目的。
35. 假情假意:假装关心或体贴,实则虚伪。
36. 假牙:人工牙齿,不属于本成语范畴,但属于“假”字常见用法。
37. 假山:人造的假山,多用于园林设计。
38. 假发:人为佩戴的头发,非自然生长。
39. 假货:假冒伪劣的商品,非正品。
40. 假笑:假装的笑容,不真诚。
41. 假动作:比赛中为了迷惑对手而做的虚假动作。
42. 假文凭:伪造的学历证明,属于违法行为。
以上就是42个包含“假”字的成语及其解释。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反映了汉语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刻性。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使用“假”字,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逻辑性。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