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文集之中。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记述了作者在书房中读书、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全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虽无华丽辞藻,却字字含情,令人动容。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风格清新自然,注重细节描写,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表达深刻的情感。《项脊轩志》正是他这种写作风格的典型体现。
文章开篇写道:“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间简陋书斋的景象。这间小屋虽然狭小,却承载着作者无数的回忆与情感。归有光在这里读书、写作、沉思,度过了一段宁静而充实的时光。
文中还提到了他的祖母和妻子,通过对她们的回忆,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尤其是对妻子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深情厚意。归有光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妻子在家中操持家务、陪伴自己读书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受到一种平凡中的温馨与美好。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文章中最著名的一句。这句话简洁而富有诗意,既描绘了庭院中的一棵枇杷树,又寄托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怀念。树已成荫,人已不在,物是人非,令人心生感慨。
《项脊轩志》不仅是一篇记事散文,更是一篇抒情之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归有光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文章虽短,却意蕴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归有光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最真实的情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项脊轩志》成为一篇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明代散文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亲情、乡愁与人生感悟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