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雁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早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借“早雁”之象,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百姓流离的深切关怀。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牧咏物抒怀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归路远,
一枝无处寄书来。
翻译:
秋天的边塞,胡人的弓弦已经拉满,
天空中的大雁惊恐地四散飞去,发出哀鸣。
在明亮的月光下,它们本应飞回仙宫般的宫殿,
却只能孤零零地漂泊,无处寄托书信。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早雁”,实则借雁喻人,暗指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诗中“金河”指的是北方的边塞,“虏弦开”暗示边疆战事紧张,胡人入侵。“云外惊飞”描绘出雁群因惊吓而四处逃散的情景,象征着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助与恐慌。
后两句则通过“仙掌月明”这一意象,表达出一种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然而“归路远”、“一枝无处寄书来”则透露出希望渺茫、无法传达消息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杜牧作为晚唐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阅读答案(常见考点):
1. 诗中“早雁”象征什么?
答:象征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2. “云外惊飞四散哀”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雁群因战乱而惊慌逃散的悲凉景象,也暗示了人民的苦难。
3. “仙掌月明归路远”一句有何深意?
答:用“仙掌”象征朝廷或理想中的安宁之地,但“归路远”表明这种安宁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的深切期盼。
总结:
《早雁》虽短,却寓意深远,是杜牧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早雁”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