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之间,四时更替,风月无边。山川秀丽,江河浩荡,皆为造化之奇观也。古之贤者,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托志于云霞之上,遂有写景之文,流传千古。
昔者陶渊明居东篱之下,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其文清雅,如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又如王维作《山居秋暝》,写空山新雨之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景幽静,意境深远,使人忘却尘嚣,心归自然。
至若柳宗元游小石潭,记其水清石怪,鱼影参差,虽寥寥数语,而情致盎然。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写琅琊山之幽,酿泉之清,游人之乐,皆以景抒情,寓理于景,可谓妙笔生花。
盖写景之文,非徒摹其形也,实乃写其神,抒其志。或借景以寄怀,或因景而思远。古人之文,多以景为媒,通古今之变,达天地之道。
今人读之,虽隔千年,犹能感其意,悦其景。此乃文之精妙,亦景之动人也。故曰:写景之文,不惟状物,亦能传情,可与天地同久,与日月齐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