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认知发展:通过故事理解小蛇吃东西的过程,认识不同的食物形状。
2. 语言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子。
3. 情感培养: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 绘本《好饿的小蛇》
- 不同形状的食物图片(如苹果、香蕉、三角形的饼干等)
- 小蛇头饰若干
- 音乐《欢乐颂》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出示小蛇头饰,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叫‘好饿的小蛇’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播放音乐《欢乐颂》,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二、故事讲述
1.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好饿的小蛇》的故事,边讲边展示相应的图片。
- 小蛇第一天遇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它一口就把苹果吞了下去。
- 第二天,小蛇发现了一根长长的香蕉,于是又把它吃了。
- 接着,小蛇吃到了三角形的饼干和方形的蛋糕……
2.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停下来提问:“小蛇今天吃了什么呀?”“它的肚子变得怎么样了?”
三、互动环节
1. 角色扮演:请几名幼儿戴上小蛇头饰,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其他幼儿一起复述故事中的句子。
2. 游戏时间:将不同形状的食物图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模仿小蛇的动作,把图片“吃”掉,并说出食物的名字。
四、总结分享
1. 教师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强调小蛇的好奇心和勇敢精神。
2.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小蛇,你会吃什么食物呢?”鼓励他们自由发言。
活动延伸:
1.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的食物模型,让幼儿继续探索形状与颜色。
2. 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巩固学习内容。
注意事项:
-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 确保所有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误食。
通过这次语言活动,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够享受故事的乐趣,还能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