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背诵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大林寺桃花》,掌握其诗意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 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句原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张春天里盛开的桃花照片,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引出白居易笔下的桃花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桃花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二、初读感知
播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节奏。接着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
1.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集体朗诵全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细节分析:
- “人间四月芳菲尽”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山寺桃花始盛开”又暗示了什么?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并提出疑问。
四、拓展延伸
- 引导学生查找其他描写桃花的诗句,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 讨论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否找到类似“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奇迹。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古诗词不仅要记住文字本身,更要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深刻哲理。
板书设计: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布置作业:
1. 背诵《大林寺桃花》;
2. 搜集更多有关春天或者桃花的诗句,下节课交流分享。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