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025-05-19 23:07:32

问题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9 23:07:3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难点:把握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转变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讲述一段关于苏轼生平的小故事,引出其被贬黄州的经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直接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准确、停顿恰当。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模仿。

3. 学生齐声朗读,进一步熟悉文本内容。

(三)深入探究

1. 解释文言词语

- 实词:“念无与为乐者”的“念”解释为“想到”;

- 虚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但”解释为“只是”。

2. 分析文章结构

- 开头简述事情缘由;

- 中间详细描绘月色美景;

- 结尾抒发感慨。

3. 探讨情感内涵

- 作者为何深夜出游?

- 面对如此美丽的月色,作者有何感受?

(四)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苏轼个人遭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查阅相关文献,写一篇短文探讨苏轼此时期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

五、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张怀民

事件:赏月谈心

主题: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经典名篇,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文情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