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游子吟》的基本内容及作者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诗句含义;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义。
- 难点: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音乐片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小视频或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母爱的力量,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游子吟》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三、细读品味
1. 分析每一句的意思: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进一步描绘了母亲细心缝制衣服时的心境。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抒发了游子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慨。
2. 小组合作探究:“寸草心”与“三春晖”分别象征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曾经感受到过的母爱。
2. 观看一些展现母爱的影视作品片段,加深理解。
五、总结升华
播放轻音乐《母亲》,全体起立齐声朗诵《游子吟》,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业布置
1. 抄写并默写《游子吟》;
2. 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内容围绕“感恩母爱”。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