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心理学
课程代码:PSY401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理论课时:40,实践课时:8)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系统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理解并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2. 掌握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基本技术;
3. 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4. 培养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
1. 绪论
- 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 当前发展趋势
2. 心理障碍概述
- 心理障碍的分类标准
- 主要心理障碍类型及其特征
3. 心理评估
- 测量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 临床访谈技巧
- 观察法在评估中的应用
4. 心理诊断
- 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 常见误诊原因分析
- 跨文化因素对诊断的影响
5. 心理咨询与治疗
- 各主要流派简介(如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
- 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 实际案例讨论
6. 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 老年群体的心理支持需求
- 应急情境下的心理援助
7. 伦理与职业发展
- 临床工作的伦理原则
- 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性
- 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四、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中期考试(占30%):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3. 终期项目报告或论文(占40%):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参考教材与资料
1. 《临床心理学导论》,李心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心理咨询与治疗》,张日昇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异常心理学》,王登峰编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六、备注
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优化。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利用好这门课程提供的宝贵资源,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取得优异成绩!
以上为《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框架,具体实施细节可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