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古诗词中,“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以其深情的表达和独特的意境,让人印象深刻。然而,这句诗的上一句却往往容易被忽略。实际上,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月夜忆舍弟》。
原诗全文如下:“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通过描写边塞的寂静与孤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颔联则点明时令,强调了季节的变化,而“露从今夜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接着,“月是故乡明”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月”,不仅仅是天上的那轮明月,更承载着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牵挂和怀念。他以月亮为媒介,将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寄托其中,使得这句诗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名句。
因此,“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正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诗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它们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浓浓乡愁。这也提醒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还要深入理解整首诗乃至整部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