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指的是什么】“羽扇纶巾”是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经典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句词描绘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形象,后世常用来形容风度翩翩、从容不迫的儒将风范。
一、羽扇纶巾的含义
“羽扇”是指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古代文人或将领常手持此物,象征智慧与从容;“纶巾”则是一种用青丝编织的头巾,多为士大夫或将领所戴,体现身份与气质。两者合在一起,“羽扇纶巾”成为一种极具文化象征意义的形象符号。
二、历史背景
“羽扇纶巾”最早见于《三国志·周瑜传》,但真正让这个词广为流传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通过这一形象,赞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也寄托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现代引申义
如今,“羽扇纶巾”已不仅仅指代周瑜,还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文人气质、沉着冷静、善于谋略的人,尤其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见。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便常被描绘为手持羽扇、身着纶巾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原意 | 形容周瑜风度翩翩、从容不迫的儒将形象 |
字面解释 |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编织的头巾 |
文化象征 | 智慧、从容、儒将风范 |
现代引申 | 多用于形容有文人气质、沉着冷静的人物 |
常见应用 | 文学、影视、历史题材作品中 |
五、结语
“羽扇纶巾”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和精神追求。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英雄不仅是战场上的勇者,更是智慧与风度兼具的典范。
以上就是【羽扇纶巾指的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