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下一句】2. 原文“烽火连三月下一句”
一、
“烽火连三月”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全诗为: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其中,“烽火连三月”描绘了战乱不断、战火持续三个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家人音讯的渴望。下一句“家书抵万金”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战乱时期,一封家书比黄金还要珍贵,体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句诗的背景与含义,以下是一份简要的分析表格:
二、表格展示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含义 | 背景 |
烽火连三月 | 《春望》 | 杜甫 | 战争持续三个月,战火不断 | 唐代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 杜甫 | 在战乱中,一封家书极为珍贵 |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三、内容说明
“烽火连三月”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杜甫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战乱带来的破坏与人们的悲痛心情。而“家书抵万金”则通过对比战乱中的物质价值,突出了情感的珍贵,也体现出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深切期盼。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长时间的紧张状态或持续不断的困难,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亲情与沟通。
如需进一步拓展,可结合历史背景、文学手法或现代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以上就是【烽火连三月下一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