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放南山完整诗句】“马放南山”是一句成语,常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的景象。但许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完整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对“马放南山”的完整诗句进行梳理,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总结分析。
一、成语来源与完整诗句
“马放南山”最早出自《尚书·武成》篇,原文为:
> “乃反商政,政由旧章。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呜呼!太师!朕言若考作,惟厥终。……王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神后,请于盘石,下以尔亿兆民,……于是,马放之南山,牛息之桃林,……’”
其中,“马放南山,牛息桃林”是关键语句,意思是战马不再使用,被放归南山;耕牛也不再劳作,休息在桃林中,象征着战争结束,天下太平。
二、历史背景与意义
此句出自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表示天下安定,不再需要战争。因此,“马放南山”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承载了古代社会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尚书·武成》 |
原文句子 | “马放南山,牛息桃林” |
出处背景 | 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天下太平 |
含义 | 战争结束,天下安宁,不再用兵 |
现代用法 | 形容和平时期,无需征战 |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马放南山”常用于比喻国家或地区进入和平稳定阶段,不再有战争威胁。例如:
- 国家经过长期战争后,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可以称为“马放南山”。
- 在企业管理中,也可用来形容公司进入平稳运营阶段,不再有激烈竞争。
此外,该成语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以及政策宣传中,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四、总结
“马放南山”作为一句源自古代经典的历史成语,不仅是对和平时代的赞美,也反映了古人对社会稳定与繁荣的追求。其完整诗句“马放南山,牛息桃林”虽简短,却蕴含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出处和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成语或历史典故,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马放南山完整诗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