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的意思】一、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自己人生阶段的回顾与感悟。通过这段话,孔子表达了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与思想变化,展现了儒家对人生修养和道德追求的重视。
从“十五志学”开始,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人生应不断精进、自我完善。这一段不仅是孔子个人的经历,也具有普遍意义,被后人视为人生各个阶段的重要参考。
二、原文与意思对照表
原文 | 翻译与解释 | 说明 |
子曰 | 孔子说 | “子”是对孔子的尊称,“曰”是“说”的意思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 | 表明孔子自幼重视学问,立志求学 |
三十而立 | 三十岁能自立 | 指在三十岁时能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立场 |
四十而不惑 | 四十岁不再困惑 | 表示经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思想趋于成熟,不易动摇 |
五十而知天命 | 五十岁懂得天命 | 意指明白人生的规律与命运的安排,顺应自然 |
六十而耳顺 | 六十岁听觉敏锐,能接受各种意见 | 表示心态平和,能包容不同的声音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体现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行为合乎礼法 |
三、理解与启示
这段话不仅记录了孔子的人生经历,更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它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成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挑战。
- 十五岁: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打好学习基础至关重要;
- 三十岁:是建立人生方向、树立信念的时候;
- 四十岁:是思想成熟的阶段,需坚定信念,不被外界干扰;
- 五十岁:要理解人生的意义,学会顺应自然;
- 六十岁:应具备包容之心,接纳多元观点;
- 七十岁:达到道德与行为的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四、结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仅是孔子个人的写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修养的经典表达。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都应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与人生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