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第十三原文和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子路第十三”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围绕子路与孔子之间的对话展开,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教导以及子路的性格特点。本文将对“子路第十三”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
一、
“子路第十三”是《论语》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内容涉及子路在政治、道德、处世等方面的问题。孔子通过回答子路的问题,传达了治国、修身、立德等思想。本篇内容多为问答形式,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本篇重点包括:
- 子路问政,孔子强调“先之劳之”;
- 子路问君子,孔子指出“修己以敬”;
- 子路问成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
- 子路问强,孔子讲“宽柔以教”。
这些内容反映了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弟子的耐心引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白话翻译 |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子路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要走在百姓前面,亲自劳作。” |
请益。曰:“无倦。” | 子路请求再问。孔子说:“不要疲倦。”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 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恭敬之心。” |
曰:“如斯而已乎?” | 子路问:“这样就足够了吗?” |
曰:“修己以安人。” |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他人安定。” |
曰:“如斯而已乎?” | 子路又问:“这样就足够了吗?” |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百姓安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尧舜也会觉得困难!” |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 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节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子路问:“现在所说的完人,一定要这样吗?只要看到利益想到道义,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困境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称为完人了。” |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子路问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孔子说:“南方的强大是什么?北方的强大是什么?还是你自己的强大?用宽容柔和的方式教育别人,不报复无道之人,这是南方的强大,君子应当具备。身穿铠甲,战斗至死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大,强者应当具备。所以,君子和谐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中正而不偏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国家有道时,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国家无道时,坚持到底,至死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
三、结语
“子路第十三”不仅是孔子与弟子之间思想交流的体现,更是儒家思想中关于治国、修身、做人的重要论述。通过阅读这一篇,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也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希望本文的整理与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