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多少行人泪上一句】一、
“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在登高望远时,看到行旅之人奔波劳碌、泪洒征途的情景,寄托了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感慨。该句前一句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描绘了夕阳西下、孤雁哀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结合,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伤。其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代表之作。
二、原文及上下文分析
原文句子 | 上下文 | 释义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首句,描写黄昏时分高楼上的景象 | 夕阳西下,孤雁的叫声回荡在空中,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 中间部分,表达词人的感慨 | 作为游子,虽有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徒然拍打栏杆 |
无人会,登临意 | 表达孤独与无奈 | 没有人能理解我登高远望的心情,表达内心的苦闷 |
中间多少行人泪 | 连接上下文,引出对行旅者的同情 | 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有多少人因奔波而流泪 |
但使愿无违 | 结尾,表达愿望 | 只愿自己的心愿不被违背,寄托希望 |
三、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作品多以爱国情怀为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个人仕途的坎坷与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中间多少行人泪”正是这种情绪的集中体现。
- 艺术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情感,情景交融。
- 情感表达: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自身遭遇的感叹。
- 语言风格:凝练含蓄,富有哲理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结语
“中间多少行人泪”不仅是对行旅者艰辛生活的写照,也折射出词人内心深处的忧思与无奈。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行人”,面对人生的风雨,唯有坚持信念,方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如需进一步探讨辛弃疾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