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引申含义 | 谦虚好学、虚心求教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扬他人学习态度端正、不骄傲自满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勤学好问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 |
二、详细解释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羞耻,“下问”是指向比自己地位低或学问少的人请教。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谦逊的态度,认为在求知过程中,不应因对方身份或能力低于自己而拒绝提问。
在古代,士人阶层非常重视“礼”,讲究“尊师重道”。但“不耻下问”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提倡一种开放的学习态度。孔子本人就曾多次向不同的人请教,包括一些看似不如他的人,这体现了他博学多才与谦虚的品质。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不耻下问”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企业管理者,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向他人请教,是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很多人因为面子问题,不愿向别人求助,结果错失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下身段,虚心学习,从而不断成长。
四、使用示例
1. 他在工作中从不耻下问,因此很快就掌握了新技能。
2. 老师表扬了他不耻下问的精神,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 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是不耻下问的。
五、结语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之道。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成长的道路上,不要被身份、地位或学历所限制,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