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意思】一、
“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诗句原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在春日里独自登楼远望,看到柳色青青,忽然想起丈夫远赴边关求取功名,心中生出无限悔意。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丈夫远离家乡、追求功名的无奈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情感状态。诗中“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深刻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功名利禄之间的冲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 |
原文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作者 |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
诗题 | 《闺怨》 |
诗句含义 | 女子因看到杨柳春景而想起丈夫远赴边关求功名,感到后悔和惋惜。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怨、思恋 |
主题思想 | 表达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思念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
艺术特色 |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含蓄 |
社会背景 | 古代女性对丈夫的依赖与情感寄托,以及对功名的矛盾心理 |
现实意义 | 反映古代女性在婚姻与社会角色中的困境 |
三、延伸思考
“悔教夫婿觅封侯”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写,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在那个时代,男性追求功名是普遍的社会期待,但女性却常常成为这种选择的牺牲者。这首诗通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声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从现代角度来看,这句诗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在追求事业与理想的过程中,不应忽视亲情与感情的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往往比外在的成功更为珍贵。
以上就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