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什么意思】“无动于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表现出的冷漠或毫无反应的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他人对某件事的态度时。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之弟扬干乱政,晋侯怒,欲杀之,赵盾谏曰:‘君之臣,虽不肖,不敢以私害公。’晋侯曰:‘吾无动于衷。’”(注:此为后人引申用法) |
释义 | 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冷淡、不为所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冷漠态度 |
近义词 | 无动于衷、冷眼旁观、漠然置之、心如铁石 |
反义词 | 感动不已、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感同身受 |
二、具体解释与用法
“无动于衷”中的“无动”意为没有动作、没有反应;“衷”指的是内心。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波动,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完全不关心、不感动、不采取任何行动。
例如:
- 看到别人受苦,他却无动于衷。
- 面对朋友的求助,她表现得无动于衷。
这种态度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暗示说话者对对方的行为或处境感到不满或失望。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老板批评了他,但他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的事。 |
家庭关系 | 父母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却无动于衷。 |
社会事件 | 面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有些人选择无动于衷。 |
四、常见误区
1. 误用对象:有些人误以为“无动于衷”只能用来形容人,其实也可以用于事物或环境,比如“他对这件事无动于衷”,也可以是“那件事对他来说无动于衷”。
2. 情感色彩:该成语多用于贬义,表示冷漠、无情,若想表达中性或正面的“冷静”,可用“镇定自若”等词语代替。
五、结语
“无动于衷”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些事情时的冷漠和不为所动。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也要注意其情感色彩,避免误用导致误解。
以上就是【无动于衷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