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赞美泰山的诗句19句】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它不仅象征着稳固与崇高,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历代诗人以不同的笔触描绘泰山的壮丽风光与精神内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是对这些诗句的总结,并附上相关诗句列表。
一、总结
泰山因其雄伟壮观、文化底蕴深厚,成为古代诗人争相歌颂的对象。从《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作品,历代文人用诗歌表达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古人对国家、民族和信仰的寄托。
泰山在诗中常被赋予“稳如磐石”“高耸入云”“神圣庄严”的意象,体现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无论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与哲思。
二、描写赞美泰山的诗句(19句)
| 序号 | 诗句 | 出处/作者 | 
| 1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史记·李斯列传》 | 
| 2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 3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孟子《孟子·尽心上》 | 
| 4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非直接写泰山,但意境相近) | 
| 5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间接反映山势雄伟) | 
| 6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借山喻志) | 
| 7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杜甫《望岳》 | 
| 8 |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 庄子《齐物论》(虽非直接描写,但体现泰山哲学意味) | 
| 9 | “泰山梁甫行,风声一何盛。” | 曹植《梁甫行》 | 
| 10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非直接描写泰山,但表达胸怀) | 
| 11 |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 12 | “山高月更明,水深鱼自游。” | 无名氏《古诗》 | 
| 13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 蒲松龄《聊斋志异》 | 
| 14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虽非直接写泰山,但意境相似) | 
| 15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杜牧《山行》 | 
| 16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间接反映山景) | 
| 17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 18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意境宏大,类比泰山) | 
| 19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虽非专写泰山,但气势磅礴) | 
三、结语
泰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峰,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历代文人通过诗歌抒发对泰山的敬仰与热爱,这些诗句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也让泰山的精神穿越时空,继续激励后人。无论是登临之乐,还是哲理之思,泰山始终是中国文化中一座不可替代的精神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