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有什么典故】“探囊取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几乎不用费力就能达到目的。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历史故事有关,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探囊取物 |
拼音 | tàn náng qǔ wù |
解释 |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取得。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行动迅速、目标明确、过程简单。 |
二、典故来源
“探囊取物”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今之所谓贤者,未必能安其身;而俗人之所称,未必有其实也。若夫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所谓的贤人,不一定能够保全自己;而世人所称赞的人,也不一定有真才实学。像“探囊取物”这样的事,轻而易举,就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这里的“探囊取物”原意是指从口袋中取出东西,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三、历史背景与演变
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存在许多虚伪的风气,人们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名声,而不看重实际能力。王符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对这种现象深感忧虑。他在《潜夫论》中批评了当时的浮夸风气,并提出“探囊取物”的说法,强调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才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随着时间推移,“探囊取物”逐渐脱离了原有的讽刺意味,演变为一个中性甚至褒义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任务简单、操作方便。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探囊取物”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表示某件事非常容易完成。例如:
- 这个问题对他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
- 他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任务,真是探囊取物。
虽然它的本意是“轻松取得”,但有时也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对方过于自信或轻视困难。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探囊取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从袋子里取东西,比喻事情很容易完成 |
现代意义 | 形容事情容易完成,不费力气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任务简单、操作方便 |
风格 | 中性偏褒义,偶尔带贬义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探囊取物”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它的出处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探囊取物有什么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