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摆空城计对应什么成语】“孔明大摆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情节,讲述了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城中无兵可守的情况下,依然镇定自若,独自坐在城楼上弹琴,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最终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也衍生出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成语。
一、
“孔明大摆空城计”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95回,讲的是诸葛亮在西城无兵可守的情况下,故意布置疑兵之计,用“空城计”来迷惑敌人。他不仅没有慌乱,反而表现得十分冷静,甚至在城楼上弹琴,以此震慑敌军。最终,司马懿因疑心重重而选择撤退,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这个故事所体现的精神,正是“临危不惧、以智取胜”的典范。因此,“孔明大摆空城计”对应的成语是:
> “临危不惧” 或 “空城计”
不过,如果从成语的来源来看,“空城计”本身更贴近故事内容,而“临危不惧”则是对其精神的概括。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三国演义》第95回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孔明)、司马懿 |
故事梗概 | 诸葛亮在无兵可守的情况下,用“空城计”吓退敌军。 |
成语名称 | 空城计 / 临危不惧 |
成语释义 | 1. 空城计:指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2. 临危不惧:在危险面前毫不害怕,保持冷静。 |
成语来源 | “空城计”直接来源于该故事;“临危不惧”是对诸葛亮行为的总结。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智慧与胆识并存的英雄形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案例。 |
三、结语
“孔明大摆空城计”不仅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情节,更是中华文化中智慧与勇气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冷静与智慧往往比蛮力更为重要。无论是“空城计”还是“临危不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