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好求窈窕淑女全诗作者】“君子好求窈窕淑女”出自《诗经·关雎》,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君子对理想女性的追求,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一、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篇,全文如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出对“窈窕淑女”的赞美与追求,表达了古代士人对理想伴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
关于作者,《诗经》大多为无名氏所作,属于集体创作,因此无法确切考证具体作者是谁。但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和文献记载,普遍认为《关雎》的作者是周代的民间诗人或文人,而非某一位特定人物。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出处 | 《诗经·国风·周南》 |
作者 | 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周代民间诗人或文人创作 |
诗体 | 四言诗,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 |
主题 | 表达君子对理想女子的追求,反映古代婚恋观念 |
艺术特色 | 以自然意象起兴,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
文化意义 |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君子好求窈窕淑女”不仅是《关雎》中的名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与理想的象征。虽然我们无法知道这首诗的确切作者,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表达,早已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