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贺兰山缺什么典故】“踏破贺兰山缺”出自南宋著名词人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这句词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收复河山的壮志豪情。然而,“踏破贺兰山缺”究竟有何典故?它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原文回顾
《满江红·写怀》中写道: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句话是岳飞对国仇家恨的深切表达,也展现了他誓死抗金、收复中原的决心。
二、典故解析
“贺兰山”位于今中国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历史上曾是边防要地,也是宋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场之一。在古代文学中,“贺兰山”常被用作边塞或战乱之地的象征。
“踏破贺兰山缺”字面意思是:骑着战车,踏过贺兰山的缺口,意指直捣敌军老巢,彻底消灭敌人。这里的“缺”指的是山的缺口或薄弱点,寓意突破防线,直取胜利。
三、历史背景
1. 岳飞与金朝的对抗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主张北伐收复中原。他在《满江红》中所写的“踏破贺兰山缺”,正是他对金人侵略的强烈反抗。
2. 贺兰山的战略意义
贺兰山是西北边疆的重要屏障,控制该地区意味着掌控战略要道。历史上,许多战役都围绕此地展开。
3. “缺”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词中,“缺”往往代表脆弱或突破口。岳飞借此表达自己决心突破敌军防线,收复失地。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
原文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含义 | 表达岳飞誓死抗金、收复中原的决心 |
贺兰山 | 位于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古代边防要地 |
“缺”的含义 | 山的缺口或薄弱点,象征突破防线 |
文化意义 | 象征勇猛无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
五、结语
“踏破贺兰山缺”不仅是岳飞词作中的经典句子,更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以上就是【踏破贺兰山缺什么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