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中负隅的意思】在汉语中,“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敌人或对手在被包围、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抵抗,不肯投降。其中“负隅”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整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一、
“负隅”原意是指“依靠山边或角落”,引申为“凭借险要地形或有利位置”。在“负隅顽抗”中,“负隅”表示敌人利用地形优势进行抵抗,表现出不屈服的态度。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或比喻性的语境中,强调在不利情况下仍坚持抵抗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举例 | 出处 |
负隅 | fù yú | 原指依仗山边或角落;后引申为凭借有利地形或位置 | 敌人负隅顽抗,我军久攻不下。 | 《左传》 |
顽抗 | wán kàng | 坚强抵抗;不愿投降 | 反动势力负隅顽抗,最终被彻底消灭。 | 现代汉语常用 |
三、拓展说明
“负隅”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军事防御有关。例如,《左传》中有“负隅而守”的说法,指的是在山角或高地上防守。后来,这一词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抵抗的精神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负隅顽抗”虽然带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表达一种英勇或倔强的意味,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四、结语
“负隅”在“负隅顽抗”中指的是依靠有利地形进行抵抗,整体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敌对一方在劣势中仍不屈服的状态。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该成语,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以上就是【负隅顽抗中负隅的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