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出自哪里】“山穷水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无路可走的处境。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中追溯“山穷水尽”的来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山穷水尽”的含义
“山穷水尽”字面意思是:山的尽头,水的尽头。引申为事情发展到极限,没有退路,处于绝境之中。常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无法继续前进的状态。
二、成语出处考证
根据现有文献,“山穷水尽”最早见于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山穷水尽”四个字,但后人常常将“山重水复”与“山穷水尽”联系起来,认为“山穷水尽”是该诗句的引申或演变。
不过,更明确的出处来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中的一段话:
>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这被认为是“山穷水尽”作为固定成语的最早书面记载。
三、相关典故与延伸
在古代文学和民间故事中,“山穷水尽”常被用来比喻人生中的艰难时刻。例如,在《水浒传》中,许多好汉在落魄时都曾感叹“山穷水尽”,表达对前途的绝望。
此外,这一成语也常出现在现代影视作品和文学创作中,用以渲染紧张氛围或人物心理状态。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山穷水尽 |
含义 | 形容陷入绝境,无路可走 |
最早出处 | 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
文学引用 | 宋代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延伸意义 | 常用于描写困境、绝望、转折等情节 |
使用场景 | 文学、影视、日常口语中,表达身处绝境的状态 |
五、结语
“山穷水尽”虽为常见成语,但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值得深入探究。了解其出处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情感与意境。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些文化背景都能提升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
以上就是【山穷水尽出自哪里】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