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隐逸下陶弘景传译文】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少好学,年十有五,便能属文。性沉静,不乐仕进,常独处幽林,研习道书。梁武帝初,征为著作郎,辞不就。后隐于句容之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时人皆称其高洁,多慕其风。
陶弘景博通经史,尤精于医药、天文、地理。尝著《本草经集注》,考订前人所载药物,详加辨析,为后世医家所重。又撰《真诰》、《登真隐诀》等书,弘扬道教思想,影响深远。
梁武帝屡召之,欲授以官职,皆婉言谢绝。尝谓人曰:“吾志在山水之间,不愿与俗人争利。”遂终身不仕,唯以著述自娱。卒年八十一,葬于茅山。
陶弘景生平简要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陶弘景 |
字 | 通明 |
籍贯 | 丹阳秣陵 |
生卒年 | 约456年-536年 |
职业 | 道士、医学家、文学家 |
主要成就 | 著《本草经集注》、《真诰》;研究天文、地理、医药;隐居茅山 |
性格特点 | 沉静寡言,不慕荣利,喜山水,乐于著述 |
官职经历 | 曾被梁武帝征为著作郎,辞不就;一生未仕 |
隐居地点 | 句容茅山 |
后世评价 | 被称为“华阳隐居”,影响后世道教与医学发展 |
陶弘景一生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与修道,虽未入仕途,却以学术与道德影响深远。其著作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他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古代士人中一种独特的隐逸精神,亦是中华文化中“隐者”形象的典型代表。
以上就是【南史隐逸下陶弘景传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