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在会计实务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方式主要有两种: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其中,公允价值模式因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变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采用。本文将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要点。
一、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企业在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后,可以选择使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需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也对企业的估值能力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成本模式相比,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直接根据市场价值调整账面价值。这种计量方式虽然能提供更具时效性的财务信息,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波动性,影响利润的稳定性。
此外,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企业通常需要具备较强的内部估值能力或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以确保公允价值的合理性和可验证性。
二、关键要点对比表
项目 | 成本模式 | 公允价值模式 |
计量基础 | 原始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或摊销 | 每日按公允价值计量 |
折旧/摊销 | 需要计提 | 不计提 |
账面价值变动 | 仅通过折旧或摊销体现 |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
适用条件 | 适用于无法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 | 适用于能够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情况 |
信息披露要求 | 较低 | 较高,需说明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
利润波动性 | 较稳定 | 可能较大,受市场影响大 |
适用范围 | 广泛 | 限于特定企业或资产 |
三、结语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是一种更为市场化和动态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透明度。然而,企业在选择该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估值能力、市场环境及监管要求,确保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以上就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