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感遇(middot及兰叶春葳蕤注释)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感遇(middot及兰叶春葳蕤注释),真的急死了,求好心人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19:18:15

感遇(middot及兰叶春葳蕤注释)】《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内容多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与人生感悟。其中“兰叶春葳蕤”出自《感遇·其二》,全诗如下: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 人之情,岂不欲自见?

> 但恐君不见,空怀抱幽节。

这首诗以兰叶和桂花为意象,通过季节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一、词语解释

- 兰叶:指兰花的叶子,象征高洁、清雅。

- 春葳蕤:形容春天里草木繁茂的样子。“葳蕤”意为枝叶繁盛、生机勃勃。

- 桂华:桂花的花,常用来象征高贵、纯洁。

- 皎洁:洁白明亮,形容桂花在秋天的纯净姿态。

- 人之情:人的本性或情感。

- 自见:自我表现、显露自己。

- 空怀抱幽节:“幽节”指高洁的操守或志向,“空怀”表示徒有怀抱而无处施展。

二、诗意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兰叶在春天繁茂生长,桂花在秋天盛开,看似自然景象的描写,实则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品行的坚持与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兰叶春葳蕤”,描绘兰叶在春天里生机盎然,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才华;次句“桂华秋皎洁”,则用秋日的桂花来比喻高洁的人格,暗示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内心的纯净。

后两句“人之情,岂不欲自见?但恐君不见,空怀抱幽节。”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被理解、被欣赏的愿望,但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即便内心怀有高尚的情操,却可能因无人赏识而无法展现,只能独自坚守。

三、创作背景与思想内涵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为人正直,才学出众,但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他的《感遇》诗多借自然景物抒发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他借兰叶与桂花的自然特性,表达自己虽有才华与理想,却难遇明主、不得重用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人格的坚持,即在任何境遇下都应保持高洁的操守,不随波逐流。

四、艺术特色

1. 托物言志:通过对兰叶、桂花的描写,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

2. 对比鲜明:春与秋、兰与桂,形成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增强诗意层次。

3.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质朴,却寓意深远,体现出唐代诗歌的含蓄与典雅。

五、结语

《感遇·兰叶春葳蕤》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悟。在当今社会,这种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